2024年赣南师范大学招生政策变化(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院校动态
一、2024年计划招收多少名硕士研究生?
答:我校2024年拟招生计划为848人(为我校2023年实际招生计划的95%,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其中全日制795人,非全日制53人。全日制计划中学术学位研究生26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526人。2024年实际分专业招生计划在上级下达我校总计划后,综合考虑一志愿上线及当年招生情况等因素确定,分方向招生录取的专业,分方向下达招生计划。
二、2024年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答:我校2024年研究生招生,有以下三点需要特别说明:
(1)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地理)、会计4个专业既招收全日制,也招收非全日制;教育管理、旅游管理只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他专业只招收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2)分专业拟招生计划数包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具体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数根据相关专业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情况确定。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既招收全日制也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3)我校2024年新增艺术学(学科代码1301)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招生方向有戏剧与影视研究、播音与主持艺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国民间舞蹈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设计教育和苏区美术创作研究等7个,分别归属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与设计学院。同时,新增音乐(代码1352)、舞蹈(代码1353)、戏剧与影视(代码1354),戏曲与曲艺(代码1355)、美术与书法(代码1356)、设计(代码1357)等6个专业学位领域。
三、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是否有调整?
答:我校优化了专业课自命题考试科目,个别招生学院个别专业的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有调整。此外,个别学院个别专业考试科目的大纲和参考书也有调整,请考生以我校公布的最新考试大纲和参考书为准。如有不清楚可咨询相关教学学院。具体可登录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gnnu.edu.cn/)查看2024年招生简章及考试大纲。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校教育硕士教育综合使用的是学校自命题试卷,考试大纲仍沿用2020年版的大纲,考试题型与往年保持一致,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发布的相关信息。
四、请介绍一下学校往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
答:我校2023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891人,其中非全日制专业硕士55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28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554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25人)。
五、学校近几年的复试分数线情况是怎样的?
答:我校近几年绝大部分专业的复试分数线都是按国家线,个别专业根据上线考生情况,在不低于国家线的基础上一般按1:1.5的比例划定复试分数线。“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分数线由我校自主划定,具体分数线可参考我校往年复试线。调剂复试时,根据各学院专业要求不同,生源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复试要求和分数线,在每年复试前我校会公布学校复试调剂相关政策以及各学院详细实施细则,考生可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gnnu.edu.cn/)参阅往年复试录取办法。
六、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
答:我校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以及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教育硕士涵盖16个领域。学校硕士学位点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位点结构进一步优化。有59个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2个省双一流潜力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建设高校、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
学校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和21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在苏区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脐橙工程技术、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家具设计、竹基新材料等研究服务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
七、针对研究生,学校有哪些奖助措施?
答: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研究生培养业务费等各类奖助学金。
八、请您谈谈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
答:我校研究生教育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以争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总抓手,积极推进



24h调剂热线:1509999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