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经典分享

点击数: / 作者:小鹰 / 2018-01-17
文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动力一直是驱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近年来其所呈现出的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及其反映出的诸如“僵尸企业”、产能过剩等现象和投资收益递减、政策刺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与之相反,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动力正在一些领域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成长速度、产业黏度、联动发展特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出经济新常态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要的配合作用,甚至在推动产业融合、推进城镇化发展、加速区域协同创新、参与全球文化经济角力及实现包容性发展等方面,不断实验新路径、创造新模式、重塑新动力。
 
文化产业的特征和动力逻辑
 
文化生产活动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支撑,经济发展和动能转换同样驱动着文化产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同时,文化产业服务于国民经济的空间广阔,在文化产业和国民经济融合过程中,文化产业广泛而深入地渗透于不同行业领域中并因融合而发生裂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引领了经济领域跨界发展和迭代创新。
 
第一,文化产业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其所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接驳新旧业态,实现动力平稳过渡的能力。新旧动能接驳期,文化产业的驱动特点和动力特征体现出强大的动力“续航”能力。一方面,高度体现并践行创新驱动的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新动力已经成为一种基于发展理念的共识。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和迭代创新的特征,又不断地颠覆原有的动力结构,体现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双螺旋上升的基本格局,有效解决了新旧动能接驳器伴生的动力断层问题。
 
第二,文化产业以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其横纵联合、深度交融和产业黏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向多元动力、混合动力发展的特征。从产业属性看,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比较强的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耦合关系,具有跨界融合的深厚基础和广阔空间。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产业链条、产业形态的创新,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动力接续。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把与产业功能高度重合的城市功能剥离出来,通过创造核心产业彻底转变了城市形象,为文化产业重构经济地理格局、打破高度甚至过度依赖资源的掣肘提供了有利契机。
 
文化产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思路
 
文化产业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实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迭代创新,以跨界创新为主导实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是文化产业创新之翼,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动力逻辑的主体。
 
首先,文化产业着眼于全面要素创新和擅长于迭代创新的特征是突破传统动能发展遭遇“天花板”和新旧动能交替时期面临“玻璃门”的有效路径。一方面,文化产业借助科技力量不断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实现自身转型升级,通过把握科技的规律、掌握科技的特点,解决“S型曲线”导入期市场失灵问题,着力营造创新驱动“新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注重营造创新驱动创业的生态环境等文化产业要素创新,重塑了经济发展新的动力结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不断打破边界固定、行业分立明显的局面,以文化产业与旅游、信息、制造、建筑、体育、休闲、会展、商贸、零售等相关业态的融合,以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意、资本、市场、人才、品牌、渠道等相关要素的融合,起到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器”的作用,并扮演了新旧动能转换“稳定器”的角色。
 
其次,文化产业发展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目标,其通过扩大有效供给和引导优质供给的发展动力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供给抑制”和“供给约束”并存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证明,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时候,恰恰是产业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候。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的环境下,产业结构供给侧失衡,供给抑制和供给约束共同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可以明确的是,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关键是供给主体的结构问题。只有供给主体充满市场活力、形成与时俱进的竞争力,才能形成供给侧改革的内生力量,源源不断向市场提供更优的有效供给,不断激活市场需求,创造消费动力。
 
以文化产业重塑经济新动力的启示
创新既是文化的形态所需,又由文化的本质所赋。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不仅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一种着力于构建新发展动力的理念和思维。
 
第一,以永续创新塑造永续动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创意为灵魂,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特征,本身便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具备的强大的动力“续航”能力不断突破经济“L”型走势,频创发展亮点。而与此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在不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图进一步优化产业形态、集约空间布局、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为构建新动力、创造新动能提供稳固支柱。文化产业在永续创新中的自我更新,正是实现永续动力的基本逻辑。而事实上,以创新求发展,从来就是社会的进取法则与内在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改革源泉。文化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不但颠覆了文化与经济基本属性二元对立的偏颇认知,而且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全方位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
 
第二,以共生创新创造迭代动力。当前,全球化、技术的交叉渗透、产业界限与企业边界日益模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对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寻求迭代创新来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市场,开始以市场主体的自发力量展开基于创新链条的广泛合作。建立在“共生”生态上的文化产业集群,是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流通最迅速、对创新和创造成果的应用最敏捷的地区,它们打破了单打独斗的“独立创新”范式,以生态链接构成了全球文化经济的协作网络。其“共生创新”的基本理念是,以智力成果和知识资源为集群凝聚的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建立受文化保护作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产业组织形态。可见,文化产业共生创新的核心在于构建了“共生”的系统和在该系统模块下,创新单元、创新环境、创新基质和创新界面协同的网络。在共生网络中,创意阶层、创新环境营造者、创新制度和法制环境、创新反馈等共同推动着发展动力的更新、换挡、超越。
 
第三,以跨界思维改造传统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又不断促使技术、信息、资本等要素跨国界、跨区域流动日趋频繁,以“跨界”为新供给特征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凸显出新的趋向。从跨行业区间的要素融合看,文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加速促使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文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将加快构筑优势互补、特色集约的城镇产业格局。跨界思维对传统经济发展动力的颠覆和重构,是建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适应和引领消费趋势基础上的裂变式创新。跨界思维打破了传统动力的线性模式,不断突破单一的、静态的串联式产业链而演化为复合的、动态的并联式协作的网络,重塑了以“大文化”为纽带、打通经济发展时空关联的动力机制;打破了传统资源的排他型消费模式,将传统生产活动和生活图景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转化成文化商品,建构了文化经济的新秩序。